团委活动

    团委活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人争当“卓越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发布日期:2024-03-08    点击次数:

    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暨第2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绍兴文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二级学院青协陆续开展健康义诊、校园无偿献血、雷锋驿站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始终积极搭建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部门协同、学院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打造“卓越志愿者”品牌队伍,形成系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进志愿服务育人常态长效。

    学校现有校院两级16个青年志愿者协会,近3年注册志愿者累计达31112人。从服务杭州第19届亚运会到绍兴马拉松,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我校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一大批以“小青荷”“小酒窝”为代表的“卓越志愿者”,先后获评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绍兴市先进集体行政奖励、绍兴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绍兴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绍兴慈善奖”志愿服务奖、高校无偿献血促进奖等集体荣誉,培育了一批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杭州亚运会浙江省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等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



    B99E6



    投身“国之大者”,担当社会责任


    围绕社会关切,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进一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聚力亚运服务,选派419位卓越“小青荷”服务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完成火炬传递(绍兴站)运行保障、女子篮球场馆赛会、绍兴运动员住宿饭店接待等志愿服务任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6000小时,先后共收到12封感谢信,获2项集体荣誉、7项个人荣誉。赋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20年坚持选派两项计划志愿者,累计派遣143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用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先后有8名文理学子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正能量志愿者”、“四川省志愿服务西部特殊贡献奖”、“浙江省‘两项计划’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共同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践行民族团结,累计10支团队300人次深入西藏、四川、省内少数民族县镇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争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数理信息学院“共富秘钥”藏生探寻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团结宣传实践团等获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民族团结重点团队。彰显社会责任,青年教工团支部开展“院士一对一”接待等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各类学术峰会顺利举办,践行“为产业、企业办实事”初心;4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成立服务队开展核酸检测、走访摸排、宣传教育等服务;近三年无偿献血3427人次,1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理人的家国情怀和青春担当





    力行“民之小事”,融入社会治理


    围绕校地联动,促进社区联合,围绕群众所需、师生所需,聚焦不同群体,把最暖心的志愿服务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真正打通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用心做好“小而实”的志愿服务,开展“爱心家教”“阳光助残”“献血服务”“关爱老人”“盲人帮扶”“关爱孤独症儿童”“疾病防控”等品牌服务项目;累计6000余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国际皮划艇马拉松、绍兴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会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地方贡献度。用情做好“小而美”的志愿服务,积极参与越城区“青春合伙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共同推进社区文明建设;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广泛吸收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等相关专业宣讲精兵,深入街道、乡镇、村社等地,提供各类宣讲服务;医学院“绍医青年爱心医疗服务团”连续26年送医下乡,荣获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浙江省高校最美志愿者团队。用力做好“小而专”的志愿服务,教师教育学院“关爱小候鸟”教育帮扶团连续18年为留守儿童、农村孩童提供教育帮扶;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爱在三点半”科教帮扶团、化学化工学院“‘化’说科学”科普志愿服务团结合专业特色,推广中小学科普活动,致力服务“双减”;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连续4年承办越城区“雷锋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市民解决各种“小困难”“小麻烦”,发挥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合力,让便民服务真正走入群众。





    探索“专业+志愿”,赋能社会服务转型


    围绕“助人”“育人”双主线,将志愿服务与学科应用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助力社会服务转型升级。

    以志愿服务为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专业优势,全力保障兰亭书法节、书法博物馆、各类艺术比赛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宣传书法知识,传播书法文化。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古越文化项目部,吸纳来自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志愿者,开展博物馆讲解、景区讲解、非遗进课堂等活动,带领游客、学生品悟古越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动人才培养,土木工程学院将志愿服务融入第一课堂,带领“益行”浙江省地质灾害调研团定期开展地质灾害调研、宣讲等志愿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也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医学院依托“爱之翼”救护社等平台,在中小学、社区等开展救护技能培训,形成大学生校地实践育人平台;外国语学院将志愿服务与专业优势相结合,用语言联通中外桥梁,在服务杭州亚运会、世界女科学家大会中亮微笑、亮风采、亮自信,展示文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以志愿服务为试点推动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率先开展线上志愿服务,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实时获取日常志愿服务数据和反馈,提升服务质量;纺织服装学院志愿者深入调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助力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学校一直秉持“现场是最好的育人场景,实践是最好的育人课堂”,从全校各学院选拔419名学生加入杭州亚运会“小青荷”队伍,举办“卓越志愿者训练营”,聚焦专业特色、个人特长等因素,精准匹配志愿服务岗位,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实践”效能最大化。





    勇立潮头担使命,砥砺奋进践初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千千万万的文理青年志愿者走入基层、走进西部、走向世界……从“小青荷”到“小酒窝”,从“西部计划”到“基层服务”,志愿服务已然成为学校引领青年发挥先锋力量的重要载体,做志愿时尚、做志愿者光荣,已经在文理青年中形成广泛共识,成为文理青年学子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最强音的生动场景。